- 方文波;孙玉琴;黄华;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基层教学组织的新探索.大学数学共建共享虚拟教研室以数字化资源研发与教学实践为基础,聚焦五大目标,联合多所高校构建“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成果共荣”的教研新生态,形成跨校际、跨区域的动态开放教研共同体.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该模式有效促进教师协作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推进教研成果聚合,为信息化教学组织建设提供了可推广范式.
2025年04期 v.41;No.240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张峰;
集合论课程是抽象数学的基础课程,对集合论课程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对后续抽象数学课程的学习理解.在校文化素质公选课集合论中,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前面几轮的教学心得.课程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心得,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上发挥了更好的作用,也提高了课程的授课质量以及授课效果.
2025年04期 v.41;No.240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文婷;雷鹏;
以抽象代数课程中“群的Cayley定理”为例,介绍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加深对一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建立全面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数学专业3届学生的一些调查问卷及考试成绩的对比分析,表明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2025年04期 v.41;No.240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朱复康;程建华;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做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为此,可以从我国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出发,挖掘其中的概率统计思想和思政元素,使两者交叉融合,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5年04期 v.41;No.240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单丽;王昕晟;
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数学概念高度抽象,彼此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围绕线性方程组与矩阵/行列式/向量之间的关系、可逆矩阵、秩、等价关系、矩阵关系五个方面,构建代数知识导图,提升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帮助学生追根溯源,发掘线性代数理论隐藏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最后勾勒完整的线性代数课程结构关系图,实现对内容的整体把握.
2025年04期 v.41;No.240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李超群;向东进;蒋良孝;
以多元统计分析课程为例,为统计类的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一个示例,有很高的推广度.笔者展示在该门课程的讲授中,如何将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和应用案例结合在一起,如何将应用案例与思政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是积极有效的.
2025年04期 v.41;No.24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新娜;刘楠;张宁;
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特点,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教学规律,建立了“案例驱动—问题牵引—思政融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引领学生体会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完成从传统的确定性思维到随机性思维模式的顺利转变,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这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支撑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堂教学.
2025年04期 v.41;No.240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